口头派(第1页)
“太平里的广记(..)”!
口头派
蹇材望,四川人,做湖州的副知州。元兵将要打来时,他毅然发誓,要自杀殉国。于是准备了一块大锡牌,上面刻着:“大宋忠臣蹇材望”。且用两块银片,上面凿个洞,一起挂在锡牌上,银片这样写着:“有人获吾尸者,望为埋葬,仍见祀,题云:‘大宋忠臣蹇材望’。此银,所以为埋瘗之费也。”
蹇材望每天将锡牌与银片系在腰间,一旦元军攻城,就投水而死。而且,他还到处告诉乡人及所有往来者,他要投水,人们都可怜他。
丙子(1276年)大年初一,元军攻占湖州城,没有人知道蹇材望去了哪里,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投水而死。
过了没多久,蹇材望却穿着蒙古装束,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了。原来,元军攻城的前一日,他就率人出城投降了,于是被元人任命为湖州同知。
元军打来之前,蹇材望的行和言,非常具有义士的风范。
打锡牌,满世界地告知别人,要与南宋共存亡;刻银片,要人们制墓碑祭奠,坚怀一颗必死之心。
元军打来后,蹇材望的行动,将之前所有的言和行都一次性颠覆,前后判若两人。
人们自然会将他和文天祥相比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稍一比较,高下立马分明。
仔细分析,蹇材望这种口头派,元军攻来前的一切行为,根本不是一种誓死的精神表达,而是怕死的另一种表现。他太在乎自己的生命了,如果是真勇士,除了表示必死的决心外,还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吗?我死之后,哪管洪水滔天?
蹇材望,蹇,真是一个蹩脚的官员,甚至卑鄙,贪生怕死,典型的口头派。
你降就降了吧,为什么这么高调呢?
(宋周密《癸辛杂识》续集上《蹇材望》)
一秒记住新域名 www.duke8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