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办公(第1页)
“太平里的广记(..)”!
苏轼办公
苏轼镇守杭州。他游西湖,多命令掌旗的从钱塘门出发,自己则带一两个老兵,从涌金门,坐条小船,泛湖而来。在普安院吃完饭,在灵隐和天竺一带徜徉。
苏轼的公务人员,随身带着办公用具,到了冷泉亭,苏坐下来办公,他批文速度很快,如果恰好有进呈状案的,分争辩讼,他谈笑而办。
一切工作都结束,苏就和同僚一起痛快喝酒,到了傍晚才回。回程时,街道两边都已上灯,许多百姓站着看这个苏太守。
上面这些情节,是一个老僧说给我听的,绍兴末年,他已经九十多岁了,他小时候就在普安院当差,听到很多苏轼的事。
苏轼的个性在这里充分显现。既不耽误公事,也时刻不忘杭州的山水。
作为杭州的最高行政长官,一定有很多的事情要办理,他的能力摆在那儿,做起事情来,三下五除二,既快又好。且,苏轼已经是名人,名人办案,自然也有名人效应,如果不是十分特别的案子,控辩双方,应该很快能找到和解的办法。
作为著名文人,宣传推广杭州,自然也责无旁贷。所以,他纵情杭州山水,其实是在体验,既了解民风民情,又身心舒畅。
苏轼的诗文中,几十次写到喝酒,似乎是个酒徒。把酒问青天,喝得想乘风归去,到高处不胜寒的月宫中去。其实,他的酒量,一点也不好,他也烦酒,拿现今的话说,只能喝一瓶啤酒,或者几两黄酒的量,但是,在他的笔下,往往显得醉醺醺的样子。他在《和渊明饮酒诗序》中这样说:“吾饮酒至少,尝以把盏为乐,往往颓然坐睡,人见其醉,而吾中了然,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。在扬州时,饮酒过午辄罢,客去,解衣盘礡终日,欢不足而适有余。”
所以,苏轼每次喝酒,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,那些带着醉意的诗词,只是文学创作。他虽不能多喝,但深识酒中之妙!
一天的公务顺利完成,还解决了不少疑难案子,又喝了些酒,还看了不少美景,这一天真是充实,走走走,回府去,杭州的百姓,看着眼前这个父母官,打心眼里喜欢。
(宋费衮《梁溪漫志》卷四《东坡西湖了官事》)
一秒记住新域名 www.duke8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